故障現象:滾筒內壁或抄板粘附大量煤泥,甚至形成硬塊,導致烘干效率下降。
- 核心原因:
- 煤泥初始含水率過高(如>60%),粘性過大;
- 抄板角度設計不合理(常規角度應為 45°~60°,角度過小易堆積);
- 滾筒轉速過低(<1 轉 / 分鐘),物料停留時間過長導致粘附。
- 解決方案:
- 預處理優化:通過板框壓濾或離心脫水將煤泥含水率預降至 50% 以下;
- 設備改造:將平直抄板更換為組合式抄板(如 “升式 + 弧式” 搭配),增強物料拋撒分散能力;
- 輔助裝置:在滾筒進料端加裝破碎輥(轉速 800~1200 轉 / 分鐘),預先打散結塊煤泥。
故障現象:成品煤泥含水率超過目標值(如要求≤20%,實測達 25% 以上)。
- 關鍵誘因:
- 熱源溫度不足(如燃煤熱風爐供溫<150℃);
- 熱氣流流量過?。L速<2m/s,熱交換不充分);
- 物料在滾筒內停留時間過短(轉速>6 轉 / 分鐘)。
- 解決措施:
- 溫度調控:燃煤爐可增加給煤量并調整風門(過??諝庀禂悼刂圃?1.2~1.5),燃氣爐通過 PID 控制器將溫度穩定在 180~220℃;
- 氣流優化:增大引風機頻率(建議風壓 2000~3000Pa),或在滾筒尾部增設導流板,延長熱氣流與物料接觸時間;
- 轉速調整:將滾筒轉速降至 3~4 轉 / 分鐘,配合傾角調節(增大至 5°~8°),延長物料滑行路徑。
故障現象:滾筒運行時劇烈晃動,伴隨軸承部位異響或齒輪摩擦噪音。
- 可能原因:
- 滾筒托輪磨損不均勻(水平度偏差>2mm/m);
- 軸承缺油或滾珠磨損(溫度>70℃時需警惕);
- 齒輪嚙合間隙過大(正常間隙應≤2mm)。
- 處理方案:
- 托輪校準:使用水平儀檢測托輪組,通過增減墊片調整水平度,磨損嚴重時更換托輪(材質建議 HT300 鑄鐵);
- 軸承維護:停機拆卸軸承座,清除油污后加注鋰基潤滑脂(NLGI 2#),若滾珠出現凹痕則更換軸承(型號如調心滾子軸承 22224CA);
- 齒輪調整:通過調節齒輪箱底座螺栓,將嚙合間隙控制在 1~2mm,磨損嚴重時需研磨齒面或更換齒輪。
故障現象:烘干機尾部排出黑色煙氣,或周邊粉塵濃度過高(環保標準要求≤30mg/m³)。
- 問題根源:
- 燃煤熱風爐燃燒不充分(揮發分未完全燃盡);
- 布袋除塵器濾袋堵塞(阻力>1500Pa)或破損;
- 煤泥含硫量過高(>1.5%),產生刺鼻氣味。
- 整改措施:
- 燃燒優化:增加爐排轉速(燃煤爐)或調整燃氣與空氣混合比(空燃比 1:1.05),確?;鹧娉柿咙S色;
- 除塵維護:定期脈沖清灰(周期 15~30 分鐘),更換破損濾袋(材質推薦 PTFE,耐溫≥260℃),并檢查管道密封性(漏風率≤5%);
- 脫硫處理:在煙氣管道中加裝石灰石 - 石膏法脫硫裝置(鈣硫比 1.05~1.2),或選用低硫煤(硫含量≤1%)。
故障現象:熱風爐升溫緩慢,或爐內出現爆燃聲響。
- 主要原因:
- 爐排結焦(燃煤灰熔點<1250℃時易結焦);
- 進風量不足(一次風風速<25m/s,導致揮發分析出受阻);
- 爐膽耐火材料脫落(高溫區襯里損壞,熱效率下降)。
- 應對策略:
- 結焦處理:停爐后清理爐排焦塊,更換灰熔點>1350℃的燃煤,或在煤中摻入 10%~15% 的石灰石粉末;
- 風量調整:增大一次風機功率(風壓≥5000Pa),并在爐排下方設置分區風門,實現 “強燃燒區” 精準供風;
- 耐火修復:使用高鋁耐火澆注料(Al?O?含量≥70%)修補爐膽,養護 72 小時后再升溫使用。
故障現象:電機過熱停機,或皮帶傳動時發出打滑異響。
- 潛在因素:
- 滾筒負載過大(如進料量超過設計值 120%);
- 皮帶張緊力不足(下垂量>50mm)或磨損老化;
- 減速器齒輪油變質(粘度下降導致傳動效率降低)。
- 解決步驟:
- 負載控制:安裝稱重給料機(精度 ±1%),將進料量控制在設計值范圍內,避免突增負荷;
- 皮帶維護:調整張緊裝置(螺桿式或重錘式),使皮帶下垂量≤30mm,磨損嚴重時更換聚氨酯同步帶(抗拉強度≥200N/mm);
- 潤滑保養:更換減速器齒輪油(型號 L-CKC 220),更換時用煤油清洗齒輪箱,確保油位達到視窗中線。
故障現象:PLC 控制柜顯示 “溫度超限”“轉速異常” 等報警信息。
- 排查要點:
- 傳感器故障(熱電偶測溫偏差>5℃,編碼器計數錯誤);
- 控制程序參數設置不當(如溫度上限設定過低);
- 執行機構故障(電動風門卡死,變頻器輸出異常)。
- 處理流程:
- 硬件檢測:用萬用表測量傳感器輸出信號(熱電偶應為 4~20mA),異常時更換同型號傳感器(精度 ±0.5% FS);
- 程序優化:根據實際烘干需求重設參數(如溫度上限設為 280℃,滯后量設為 10℃);
- 執行器檢修:拆解電動風門檢查軸承潤滑情況,變頻器故障時可通過面板查看錯誤代碼(如 “OC” 表示過流,需檢查電機絕緣)。
故障現象:熱泵烘干機蒸發溫度過低(<5℃),或壓縮機頻繁啟停。
- 專屬原因:
- 蒸發器結霜(空氣濕度>80% 時易結霜);
- 制冷劑泄漏(系統壓力<0.4MPa);
- 循環風量不足(風機葉輪積塵,風量下降 20% 以上)。
- 專業處理:
- 除霜控制:啟動電加熱輔助除霜(功率按 10~15W/m² 配置),或改用熱氣旁通除霜技術;
- 制冷系統:用電子檢漏儀查找漏點,補焊后抽真空并充注 R410A 制冷劑(充注量按機組銘牌標注);
- 風路清潔:定期清理風機葉輪和蒸發器翅片(周期 1~2 周),確保風阻<300Pa。
- 定期保養計劃:
- 每日:檢查軸承溫度(≤70℃)、皮帶張緊度、各密封點漏風情況;
- 每周:清理除塵器灰斗、檢測熱源設備燃燒效率(煙氣氧含量控制在 8%~12%);
- 每月:更換減速機潤滑油、校準溫度傳感器、測試安全聯鎖裝置(如超溫急停)。
- 智能監測升級:
加裝物聯網傳感器(如振動傳感器、紅外測溫儀),通過云平臺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,提前預警潛在故障(如軸承磨損預警、能耗異常報警)。
- 操作人員培訓:
針對煤泥特性(含水率、粘性、灰分)制定操作手冊,例如高含水率煤泥需 “先低溫預熱(100~150℃)再逐步升溫”,避免驟熱導致粘壁。
通過系統化故障診斷與預防性維護,可將煤泥烘干機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(MTBF)提升至 8000 小時以上,顯著降低停機損失和維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