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泥是煤炭洗選過程中產生的高含水率(25%~70%)、高粘性固液混合物,其烘干需解決 “易粘壁、難分散、含水率波動大” 等問題。煤泥烘干機通常采用滾筒式烘干結構,核心原理如下:
- 滾筒結構:傾斜安裝的旋轉滾筒(傾角 3°~8°),內部設置多層不同角度的抄板(如升式、弧式、組合式),通過抄板將煤泥揚起并破碎成細小顆粒,擴大與熱氣流的接觸面積。
- 熱交換方式:采用順流或逆流加熱,熱氣流由燃燒爐或熱源設備產生,與煤泥在滾筒內逆向或同向流動,通過熱傳導、對流實現水分蒸發。
- 防粘設計:部分設備在滾筒內壁加裝耐磨襯板或打散裝置,防止煤泥粘附滾筒,同時配合破碎輥將結塊煤泥打散。
- 影響因素:
- 煤泥初始含水率(如浮選煤泥含水率可達 70%,需高溫快速脫水)、灰分含量(灰分高則導熱性差,需提高溫度)、成品用途(如燃料用煤泥含水率需≤20%,建材用需≤15%)。
- 熱源類型與環保要求(燃煤熱風爐溫度波動大,燃氣加熱控溫更精準)。
- 參考范圍:
- 常規煤泥烘干:150~250℃(適用于含水率 30%~50% 的煤泥,成品含水率 15%~20%)。
- 高含水率煤泥(60% 以上):200~300℃(需配合打散裝置,避免局部過熱)。
- 含硫或揮發性物質的煤泥:≤250℃(防止高溫產生有害氣體或自燃)。
- 影響因素:
- 煤泥粘性(粘性大則分散性差,需延長停留時間)、滾筒轉速(通常 1~6 轉 / 分鐘,轉速低則停留時間長)、熱氣流速度(建議 2~4m/s,流速高可加速水分蒸發)。
- 參考范圍:
- 初始含水率 30%~50% 的煤泥:40~90 分鐘(成品含水率≤20%)。
- 高含水率(60% 以上)或粘性煤泥:90~150 分鐘(需分段烘干或提高溫度至 250℃以上)。
熱源類型 |
溫度范圍 |
適用場景 |
優缺點 |
燃煤熱風爐 |
150~300℃ |
大型煤礦或洗煤廠,煤泥處理量≥50 噸 / 小時 |
成本極低(利用洗煤副產品煤泥作燃料),但煙氣含塵量大,需配套脫硫除塵設備。 |
燃氣(天然氣 / 煤層氣) |
150~280℃ |
環保要求高、氣源充足的礦區 |
清潔高效,溫度控制精度 ±5℃,適合處理高附加值煤泥(如化工用),運行成本中等。 |
蒸汽間接加熱 |
120~180℃ |
有工業蒸汽余熱的企業(如電廠附近) |
利用廢蒸汽節能,溫度溫和,避免煤泥過熱分解,適合含揮發分高的煤泥。 |
電加熱 + 熱泵 |
80~150℃ |
小型生產線或環保敏感區域 |
控溫精準,無污染物排放,但能耗成本高(1 噸煤泥烘干耗電約 150~250kWh)。 |
生物質顆粒燃料 |
150~250℃ |
禁煤區或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地區 |
環保性優于燃煤,燃料成本適中,但需配套顆粒成型設備,適合中型處理項目。 |
- 能耗指標:
- 單位能耗:烘干 1 噸含水率 50% 的煤泥至 20%,約消耗80~150kg 標準煤或120~200kWh 電能(取決于熱源效率和設備保溫性能)。
- 熱效率:高效設備(如燃氣 + 熱管換熱器)熱效率可達 75%~85%,傳統燃煤設備熱效率約 55%~65%。
- 節能優化方案:
- 余熱回收:在尾氣排放端加裝熱管換熱器,將熱量回用于預熱濕煤泥或助燃空氣,可節能 15%~25%。
- 變頻調控:對引風機、滾筒電機采用變頻控制,根據煤泥含水率實時調整風量和轉速,降低空轉能耗。
- 保溫升級:滾筒外壁采用雙層硅酸鋁纖維 + 巖棉復合保溫層,散熱損失≤5%(傳統設備散熱損失約 10%~15%)。
- 處理量匹配:
- 小型項目(≤10 噸 / 小時):可選直徑 0.8~1.2m、長度 8~12m 的滾筒。
- 大型項目(≥50 噸 / 小時):需直徑 2.0~3.0m、長度 15~25m 的滾筒,配合多臺熱源設備。
- 防粘與打散設計:
- 高粘性煤泥(如浮選煤泥)需選擇帶破碎輥 + 組合式抄板的烘干機,避免物料結塊。
- 環保合規性:
- 京津冀等環保嚴控地區,優先選擇燃氣、電加熱或生物質熱源,并配套布袋除塵器(粉塵排放≤30mg/m³)。
- 成品用途導向:
- 燃料用煤泥:含水率≤20%,可選用燃煤熱源,對溫度均勻性要求不高;
- 建材用煤泥(如制磚):含水率≤15%,需溫度穩定,避免因水分不均導致制品開裂。
故障現象 |
可能原因 |
解決方案 |
滾筒內壁粘料嚴重 |
煤泥含水率過高、抄板角度不合理 |
預脫水至含水率≤50%,調整抄板角度至 45°~60°,或加裝刮料裝置。 |
烘干后含水率波動大 |
熱氣流溫度不穩定、煤泥給料不均勻 |
加裝溫度傳感器與 PID 控制器,穩定熱源輸出;增加給料螺旋輸送機,均勻布料。 |
設備運行噪音大 |
滾筒軸承磨損、抄板螺栓松動 |
更換軸承,加注耐高溫潤滑脂;停機檢查并緊固抄板連接件。 |
尾氣冒黑煙 |
燃煤不完全燃燒、除塵器失效 |
調整燃煤熱風爐進風量(過剩空氣系數 1.2~1.5),清理除塵器濾袋或更換濾材。 |
- 資源化利用:烘干后的煤泥可作為循環流化床鍋爐燃料(熱值提升至 4000~5000 大卡 / 千克)、制磚原料或活性炭載體,提升附加值。
- 低碳技術方向:部分企業嘗試將熱泵技術與滾筒烘干結合,利用低溫熱源(50~80℃)烘干煤泥,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 30% 以上,適合電價較低或有廢熱資源的場景。
煤泥烘干機的技術選型需緊密結合煤泥特性、環保要求及資源化路徑,通過參數優化和設備升級,實現高效節能的烘干作業。實際應用中建議先進行小樣烘干試驗,確定最佳溫度、時間及熱源配置方案。